項目名稱:珠三角新型城鎮化村鎮地區的建設控制標準專題研究
Special research of Construction control standard of new urbanization rural and town areas in Pearl River Delta
?
編制時間:2014年
獲獎情況:深圳市一等獎
研究內容:
1. 通過研究樣本與國內外村鎮建設經驗,掌握鄉村建設現狀及發展趨勢,明確發展目標
工作重點從江門、惠州、肇慶等地提取典型的鄉村地區,進行樣本研究,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村容村貌、村宅建設、村莊管理等六大方面,剖析現狀問題及特點,對標準體系進行分類細化。同時通過對張家港南豐鎮建農村、寧波北侖港小港村,德國巴伐利亞州鄉村革新的深化研究,借鑒國內外建設經驗,提出以實現人居環境干凈、整潔、便捷,建成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村莊為基本目標。以創造一個與城市等值的生活環境,構建農村生活網絡化,實現城鄉共榮、和諧、舒適的美好景象為愿景目標!
2. 充分參考國內外通行標準,構建指標總庫
總庫指標主要來源于《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2014年建設宜居小鎮、宜居村莊示范工作的通知》、《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江蘇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指導標準》等等具有建設經驗借鑒的既有指標體系。并先后多次與各領域專家進行研討交流,對指標體系進行了提升,兼顧廣度和深度。
3. 圍繞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思想,提出“3+1+2”模式
“3+1+2”模式是指三大建設控制標準、一大建設指引、兩大管理創新,共涵蓋6個方面。六個標準指標體系在設定過程中不追求對村鎮建設的各大問題面面俱到,而重點突出人文宜居、生活便捷、生態綠色、干凈整潔、安全衛生、幸福指數、社會保障等七大要點。為使標準指標體系盡量簡潔,設置具有針對性及實施效果,能解決當前村鎮建設重要問題的指標。同時去除了一些較為基本、低端的指標,提高鄉村居民的生活標準。
例如,生態基礎設施及環境衛生設施標準,重點解決農村道路建設、環境衛生、飲水安全、電網和通訊信息網建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新能源利用等主要工作,明確其建設的具體目標,如:村莊污水處理率等,這些目標既立足于現有工作基礎,又高于現有水平,從而明確基礎設施及環境衛生設施建設的努力方向。
?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控制標準:通過提高公共服務建設配套標準,建立與城市生活配套等值的優質生活圈,打造農民滿意的生活圈 。
?宅基地建設控制標準:通過保障宅基地面積、規范建筑高度、引導建筑布局等控制村民住宅的無序建設。
?農村風景化:以《廣東省農村風景化規劃設計指引》為依據,實行內容項目評分制,目的在于以量化數據確保農村風景化工作推進。
?創新管理改革:通過設置自下而上的村民自治和自上而下的政策扶植兩個層級,健全村民自治機制、探索農村管理機制,并對體系指標實行內容項目評分,為日常行政工作提供量化依據。
?監督和考核機制:實行村莊評價考核和政府部門工作考核兩大制度創新。明確工作考核標準和激勵機制,加強政府指導建設動力。
研究創新:
1. 推行一套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下的村鎮建設指標體系
按照目標清晰、中國領先、特色鮮明、可測可評的要求,構建一套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村鎮地區建設控制標準體系,例如:生態基礎設施及環境衛生設施標準,基于城鄉一體化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創新大膽地提出要增加新建綠地中下凹式綠地比例、新建硬化地面中可滲透地面比例等低影響開發指標以及污水再生回用率、固廢資源化利用率、清潔能源利用普及率等環保指標。
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控制標準,基于建立與城市生活配套等值的優質生活圈。創新增加城鄉客運一體化率、公共區域無線網覆蓋率、商品流通網絡覆蓋率等指標。同時,為確保村鎮文體設施配套的高標準,創新提出幼兒園達標率、文化體育設施達標率、衛生服務站達標率等指標等。
2. 規劃從技術思維走向政策思維,提出推行指標監督與考核機制
充分發揮引導和量化控制的作用。完善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的績效評估體系,把建設村莊人居環境及農村社會管理水平的落實情況納入部門和領導班子年度考核。
例如村莊考核評價標準,先分類村莊,后進行考核驗收,考核結果直接與年度各市、縣(市、區)項目安排、經費補助相掛鉤。
政府工作考核,取轄區內被考核村莊所得分值的平均分為行政績效考核的標準。
?
?